(十)陕西富平区域综合能源增量配电业务试点。
金属制品、汽车制造、非金属矿物制品、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4个行业用电不同程度下降。在工业用电中,制造业仍是工业用电保持增长的基石,但制造行业用电呈分化形态,高端制造行业用电持续保持快速增长。
全社会用电量157.66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5.49%,其中工业用电量103.70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3.26%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.02%、43.85%、41.90%和10.11%。火电发电101.87亿千瓦时,增长16.33%。其中,第一产业用电1.57亿千瓦时,增长27.00%。数据显示,11月湖北省发电量207.61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7.13%。
第二产业用电106.10亿千瓦时,增长3.527%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2.82亿千瓦时,增长3.78%。在交易机制方面,《方案》在结合2018年交易规则的情况下给出了16种交易机制。
用电电压等级在35千伏及以下且上年度用电量在1000万kwh以上的企业,对国家,省及市级各类园区(包括高新技术因区、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循环经济园区等)内的企业,煤炭、钢铁、有色、建材四个行业企业,以及高新技术企业、大数据类企业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企业,完成电能信息采集监测系统建设的企业,不受电压等级和电量限制。《方案》还将交易类型规定为重点交易、长协交易和普通交易三种。对于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,《方案》提出要重点加强沟通和监管,相关服务单位要提升服务质量,参与交易的企业要坚持诚信为本。《方案》明确:进一步放宽大工业用电企业参与市场的范围:用电电压等级在110千伏及以上的用电企业。
近日,山西省能源局发布了《2019年山西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对明年山西全省的电力市场交易进行规范。《方案》指出:2019年山西省电力直接交易规模为800亿千瓦时,参与交易的企业涵盖电网企业、发电企业、售电公司、用电企业。
《方案》列明了市场主体入市规定及程序,对新加入的发电、用电企业,需要进行公示和相关信息核实,才能进入目录名单较2017年全年交易电量1265亿千瓦时增加了656.69亿千瓦时,市场规模保持全国各省首位。2018年1至10月,江苏省内直接交易电量占全省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达30.94%,平均每度电降价1.9分钱,完成降低用能成本约30亿元。今年12月初,江苏省内直接交易电量突破1900亿千瓦时,达到1921.69亿千瓦时。
据悉,按照18年全年省内直接交易1900亿千瓦时左右交易电量来算,企业客户的用能成本总量要降将近36个亿,为江苏省工业经济实现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。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,让江苏更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能够有条件参与到市场里面来,享受到整个电力体制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据悉,按照18年全年省内直接交易1900亿千瓦时左右交易电量来算,企业客户的用能成本总量要降将近36个亿,为江苏省工业经济实现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。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,让江苏更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能够有条件参与到市场里面来,享受到整个电力体制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。
今年12月初,江苏省内直接交易电量突破1900亿千瓦时,达到1921.69亿千瓦时。2018年1至10月,江苏省内直接交易电量占全省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达30.94%,平均每度电降价1.9分钱,完成降低用能成本约30亿元。
较2017年全年交易电量1265亿千瓦时增加了656.69亿千瓦时,市场规模保持全国各省首位杜祥琬院士将可再生能源、核能和天然气比作拉动能源低碳发展的3匹马,天然气本身是化石能源当中相对低碳的化石能源,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,可再生能源的增加对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达32%,如果再加上核能贡献,2050年的贡献可以达到40%以上。
电网建设方面,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提升了24倍、公用变电容量增长了124倍,形成6个区域和省级交流同步电网,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,最高电压等级提升至1000千伏,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。电源方面,报告预计2018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总规模约12361万千瓦,同比减少7.6%,累计装机容量将为19.0亿千瓦左右,同比增长7.0%,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39.3%。报告指出,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、增速全球第一,清洁能源将逐步成为电力供应主体,预计2050年风电、光伏装机容量占比之和将超过一半,发电量占比之和将超过三分之一,煤电装机容量将在2025至2030年前后达到12~13亿千瓦的峰值。电力系统碳排放总量将在2025年前后出现峰值,峰值水平约为45~50亿吨。能源需求增长结构逐渐向均衡化演变,终端用能增长逐渐从工业部门转移到建筑和交通部门。报告认为,建筑部门将是电气化水平提升最快的部门,需求侧资源与新型储能将迎来发展机遇期,规模持续增长,成为重要的灵活性资源。
此外,报告还预测我国电力系统成本将呈现先升后降趋势,度电平均成本将在2025年前后达峰,2050年降至当前水平的60%~70%左右。以电为中心加快能源转型报告显示,2017年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持续较快上升,加速替代煤炭和石油消费。
在一次能源供应方面,受限于供应能力,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潜力预期适当下调,新能源发电装机成本持续下降,平价上网时代即将到来。电力需求方面,今年用电量超出预期的原因是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新动能快速成长、电能替代力度加大、气候气温影响明显等多重因素的叠加。
国网能源研究院分析指出,目前影响我国能源转型的因素已经出现新变化。国网能源研究院的系列报告结合能源转型和再电气化背景,对我国能源电力行业进行全景扫描和短中长期预测。
12月1日,国网能源研究院在京召开2018年成果发布暨能源转型发展研讨会,发布2018年 《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》《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》、基础研究年度报告等系列报告。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创新,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配额制与绿色证书交易机制,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。报告展望,我国跨区输电通道容量将在2035年、2050年将由当前的1.3亿千瓦分别增长至4亿、5亿千瓦左右,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规模将不断扩大。2017年,发电能源消费总量约19.0亿吨标准煤,同比增长7.0%,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42.3%,创历史新高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发布会上指出,我国能源转型呼唤能源高效利用,呼唤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,呼唤改变能源不平衡、不充分的问题。在这种新环境下,报告预期我国能源需求增速将放缓,终端能源需求总量将在2020年后进入增长饱和阶段,一次能源需求总量约在2030年后进入平台期,总量稳定在55~58亿吨标准煤。
碳排放的下降与能源结构的优化密不可分。在新技术新模式方面,新型储能技术快速发展,建设成本预期进一步降低,能源互联网技术与商业模式逐步成熟,需求响应潜力提高。
电力市场体制机制建设方面,2017年我国上网电价略有回升,输配电价及销售电价下降,电力体制改革成效初显,但交叉补贴现象依旧严重。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明显,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持续上升,预计2025年前电力将取代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,2035年非化石能源需求总量占一次能源需求总量比重将达36%,2025年能源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并开始快速下降。
同时,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,人均一次用能将在2040年后稳定在4吨标准煤左右。在终端能源需求方面,电动汽车发展速度超出预期,工业部门高耗能产品产量峰值水平有所降低。能源需求将进入增长饱和阶段能源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,与经济社会、技术效率、行业政策、能源价格等方面息息相关。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预测,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约为6.9万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8.5%,增速同比上升1.9个百分点
电力需求方面,今年用电量超出预期的原因是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新动能快速成长、电能替代力度加大、气候气温影响明显等多重因素的叠加。报告认为,建筑部门将是电气化水平提升最快的部门,需求侧资源与新型储能将迎来发展机遇期,规模持续增长,成为重要的灵活性资源。
电源方面,报告预计2018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总规模约12361万千瓦,同比减少7.6%,累计装机容量将为19.0亿千瓦左右,同比增长7.0%,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39.3%。此外,报告还预测我国电力系统成本将呈现先升后降趋势,度电平均成本将在2025年前后达峰,2050年降至当前水平的60%~70%左右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发布会上指出,我国能源转型呼唤能源高效利用,呼唤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,呼唤改变能源不平衡、不充分的问题。12月1日,国网能源研究院在京召开2018年成果发布暨能源转型发展研讨会,发布2018年 《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》《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》、基础研究年度报告等系列报告。